专题推荐
最新评论
站点统计
  • 文章 121720
  • 标签 72770
  • 分类 17
  • 留言 0
  • 用户 1
  • 浏览 898668
  • 运营 801 天
关于我们
萍蓬草的文化背景
萍蓬草的文化背景 分享来自互联网的相关知识:萍蓬草的文化背景

名称由来

萍蓬草叶近于圆形浮贴水面,在基部还有一个V形的缺刻,最早和睡莲同在睡莲属;不过萍蓬草为子房上位,种子不具假种皮,相对于中位子房、种子具假种皮的睡莲属,有很大的不同。萍蓬草的花比睡莲小很多,而且也没有那么多美丽的花部构造,然而当一大片的萍蓬草黄。

萍蓬草的文化背景

栽培历史

台湾萍蓬草是日籍植物学者岛田弥市1915年于新竹县的新埔所采集,种名就是为了纪念其采者岛田市,这种植物的特征在于叶形近于圆形,业叶背具有许多毛,不过肉眼不易看出,要在解剖显微镜下才能看得清楚。其次,柱头顶端分裂,在每一裂片两侧呈红色,使得台湾萍蓬草与其它种类的萍蓬草相较起来,观赏性更高。

萍蓬草的文化背景

古籍叙述

“苔竹素所好,萍蓬无定居。”诗中的“萍蓬”是“浮萍”和“蓬草”的连称,分属两物,与“萍蓬”并无直接的相关。“浮萍”这一类的植物,在水面上漂浮不定;“蓬草”则是菊科飞蓬属(的植物,果属上具有冠毛,成熟后随风飘扬,因而“萍蓬”二字便被用来比喻辗转迁徙,没有固定的居所。而本文所谈的“萍蓬草”并不是漂浮不定的植物,它的根部是固定在水底的泥土之中。

Comments | 0 条评论
31202408https://img13.360buyimg.com/ddimg/jfs/t1/154691/27/16220/1413576/600fa37fE63646900/9163ecbca8f9e99e.jpg萍蓬草的文化背景萍蓬草的文化背景 分享来自互联网的相关知识:萍蓬草的文化背.....https://hua.fangxinyaopin.com/zb_users/theme/Moments/plugin/img/poster_okclose.pnghttps://hua.fangxinyaopin.com/zb_users/theme/Moments/plugin/api.php?url=https://hua.fangxinyaopin.com/zb_users/theme/Moments/plugin/img/poster_zw.png花世界
联系客服

客服QQ

客服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