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世界知识目录一览:
- 1、重庆园博园的景区概况
- 2、各具特色的民居资料
重庆园博园的景区概况
1、年2月,重庆园博园获重庆市“最美公园”称号。2019年8月27日,重庆园博园被重庆市委、市政府表彰为“重庆市文明单位”。2020年7月10日,重庆园博园被授予“两江新区无废景区”、“两江新区无废公园”荣誉称号。重庆园博园以其优美的山水园林景观和丰富的文化内涵,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游览。
2、园区概况 位置:重庆园博园位于重庆市渝北区,占地面积达到2000多亩。功能:是一个集展览、观光、休闲于一体的大型园区,内有丰富多样的植物景观、科技馆、文化展览馆等。
3、位置与规模:重庆园博园位于重庆市两江新区鸳鸯街道龙景湖区域,占地面积3300亩(其中湖面800亩),是一座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身的超大型城市主题公园。功能区域与展园:园区拥有4大功能区、5大特色建筑、127个城市展园以及660余种共1200余万株植物,展示了世界各地的园林艺术。
4、规模:占地约2300亩,规模宏大,是重庆主城区最大的公园。主要景区:包括中央广场、活力水景、阳光草坡、半岛镜湖和密林溪流等,为游客提供了多样化的休闲体验。特色:融合了中西文化精髓,成为当地市民休闲健身的热门场所,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市民前来游玩。
5、园博园内设有狮子山、悬空桥、滨海森林公园、翡翠山、鸟居山、蝴蝶山等景点。狮子山是千百年来的标志性建筑,形如腾跃的狮子,造型优美厚重,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,有“重庆狮王”之称。悬空桥被称为重庆新四大悬空桥,连接园博园两岸,形如蝴蝶披肩,令景区更美丽动人。
各具特色的民居资料
蒙古包是蒙古族的传统民居,历史悠久,可追溯至匈奴时代。这种圆顶的帐篷结构易于拆卸,便于游牧民族迁徙。蒙古包的内部空间宽敞,最小的直径超过三米,足以容纳数百人。羌族的建筑以碉楼最为著名,这些石砌的碉楼在历史上用于防御和储藏粮食。碉楼的建造技艺高超,墙基深达一米多,墙体垂直且坚固,展示了羌族人民的建筑智慧。
客家民居:地理位置:位于中国南方山区,是建筑中的奇葩。独特风格: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吸引了众多中外学者、游客甚至美国的军事专家。傣家竹楼:建筑环境:竹楼掩映在凤尾竹和油棕林的浓绿中,环境优美。传统习俗:傣族人家多起竹楼,傍水而居,这是因为傣族地处亚热带,竹楼具有防酷热和湿气的功能。
各具特色的民居主要包括以下几种:窑洞: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一种传统民居,以黄土为材料挖掘建造而成,内部空间宽敞,冬暖夏凉,具有优良的保温效果,是陕北地区的代表性民居。
海带草房是山东沿海汉族渔民的一种极具特色的草房。山东沿海的海中盛产细长海带草,晒干后缕缕坚韧。渔民建房,屋顶建得很陡,屋脊建成卷棚式,上盖数千斤海带草,远望像大鱼脊梁,俗称“海带草房”,它造型奇特,且能防腐、防热、防寒,四五十年而不塌。
客家主楼:崇尚圆形,认为圆是吉祥、幸福和安宁的象征。土楼围成圆形的房屋均按八卦①布局排列,卦与卦之间设有防火墙,整齐划一;房屋如橘瓣状排列,布局均匀。傣家竹楼:竹楼四周,都用竹篱围着。篱内种植着各种花木果树。可谓“树满寨,花满园”。竹楼下有较大的空地作院子。
王家大院是清代民居建筑的集大成者,由历史上灵石县四大家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后裔——静升王家于清康熙、雍正、乾隆、嘉庆年间先后建成。福建客家土楼,也称福建圆楼,是中华文明的一颗明珠,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民居建筑。广东开平碉楼交错,形成中国绝无仅有的乡间景色。